杭州大叔“宅家”照顾渐冻症妻子,接到手工编织零活:一周可多两三百元收入
杭州大叔“宅家”照顾渐冻症妻子,接到手工编织零活:一周可多两三百元收入
杭州大叔“宅家”照顾渐冻症妻子,接到手工编织零活:一周可多两三百元收入近日,家在杭州富阳,53岁(suì)的余建兵求助潮新闻“记者帮”。
两年前,因妻子徐红君患上渐冻症,余大叔(dàshū)只能选择(xuǎnzé)辞职在家照顾。“看病加上(jiāshàng)日常开销,这几年下来(xiàlái)已经没什么积蓄了。无奈尝试留言,向你们求助。”(相关报道:谁能帮忙?妻子患渐冻症,杭州大叔不离不弃,但他需要一份“宅家”工作)
报道发出后(hòu),很快(hěnkuài)传来好消息:在当地银湖街道的协调联动下,大叔接到了一份手工编织包的零活。不仅由(yóu)社区工作人员手把手教,今后材料配送和成品回收也由专人上门。
6月11日,记者(jìzhě)再次来到余家。
这一次,大叔脸上有(yǒu)了笑容。
“一个半小时也不(bù)觉得久了”
中午12点,余家的门(mén)开着,房间里传来轻快的音乐。
此刻,余大叔在妻子(qīzǐ)床边(chuángbiān)认真地处理着手上的编织条,一个包的底座已初具雏形。
“社区的人(rén)刚走,教了(le)我一上午,最基础的底座编法已经掌握,我自己再琢磨琢磨,下午他们还要再来教接下去的部分怎么编。”余大叔笑(xiào)着说,这是第一次尝试手工(shǒugōng)活,“挺新奇,不过也要耐心花点工夫。”
谈话间,大叔把一口拌好菜的米饭用勺子轻轻喂到妻子嘴里(zuǐlǐ)。
余大叔喂饭(wèifàn)编包两不误。记者 俞刘东 摄
“中午给她(tā)做(zuò)了四季豆和牛肉,她的身体需要高蛋白营养,我特意加了蚕蛹,全部炖过的,这样入口软,方便她吞咽。”
因为妻子进食困难,每口饭都要(yào)嚼很久,一顿饭往往要吃一个半小时。“冬天的话我会加个热菜板,避免冷掉(lěngdiào)。”
“趁她吞咽的时间,我又(yòu)可以多编几股绳,时间搭配得刚刚好,喂饭也不觉得久了。”边喂饭,边织包,大叔还跟着音乐轻轻哼了两句。“心情比先前要(yào)松快了,心里(xīnlǐ)也踏实多了,人有事情做,不至于想东想西(dōngxiǎngxī)。”
“今后(jīnhòu)有的忙了,我会认真把事做好,不辜负大家对(duì)我的照拂。”按照大叔每天5点半起床,晚上10点半休息的作息,能编织(biānzhī)的时间不短。
“天气好的时候,我(wǒ)就用轮椅推着老婆到小区楼下透透气,她(tā)看看风景,我手上也不闲着,可以继续编。”
一周可多两三百元收入(shōurù)
老师其实是富阳(fùyáng)银湖街道云水社区的书记陶晓华。
云水社区和余家所在的向阳社区同属富阳(fùyáng)银湖街道。
下午两点多,她再次登门(dēngmén),开始了新一轮教学。
“如果记不住,就慢慢多来几次,没关系的。等到你熟练了,还可以编织更复杂的款(kuǎn)式,出售(chūshòu)价格也会更高。”陶晓华说,目前所有的编织包由社区负责销售渠道(qúdào),像基础款的包包每个手工费15到25元。等到大叔(dàshū)熟练以后,算下来,一周能有个两三百元的收入。
陶晓华拎(līn)起她背来的包展示。
“这个(zhègè)也是我带的学员编的,算是‘次品’,所以就自留(zìliú)了。余大叔编得很不错,是我学生里学得算快的,第一个包已经有模有样了。”
编织包样式。记者(jìzhě) 俞刘东 摄
陶晓华表示,今后会尽可能给予余大叔更多(duō)的便利和支持。
“我们社工(shègōng)小章就住余家附近,今后就由他上门送编织(biānzhī)材料,回收做好的成品包包(bāobāo)。”实际上,手工编织包也是云水社区打造的幸福安家工作坊的项目(xiàngmù)之一。“初衷就是希望给一些在家老人创收,让大家通过一起编织劳动快速拉近彼此距离。”
社区以及街道残联(cánlián)妇联工作人员上门。
向阳社区书记叶辉说,目前(mùqián)社区还为大叔对接了好几个项目。“除了手工编织包,还有(háiyǒu)羽毛球拍穿线,100副是35元,圆珠笔组装,2分钱(fēnqián)一支。”
更暖心的是,在社区协调下(xià),目前小区物业也在为余大叔申请爱心(àixīn)帮扶。下午,小区党支部还发起爱心捐款(juānkuǎn),将2000元善款送到了余大叔手里。
叶辉表示,银湖街道妇联、残联的工作人员都已上门了解情况(qíngkuàng),后续计划提供护理技能培训和(hé)辅具适配服务。
“照顾渐冻症病人是持久战,我们会一直做大叔(dàshū)的后援团。”叶辉说(shuō)。
潮新闻记者(xīnwénjìzhě) 滕一韬 俞刘东


近日,家在杭州富阳,53岁(suì)的余建兵求助潮新闻“记者帮”。
两年前,因妻子徐红君患上渐冻症,余大叔(dàshū)只能选择(xuǎnzé)辞职在家照顾。“看病加上(jiāshàng)日常开销,这几年下来(xiàlái)已经没什么积蓄了。无奈尝试留言,向你们求助。”(相关报道:谁能帮忙?妻子患渐冻症,杭州大叔不离不弃,但他需要一份“宅家”工作)
报道发出后(hòu),很快(hěnkuài)传来好消息:在当地银湖街道的协调联动下,大叔接到了一份手工编织包的零活。不仅由(yóu)社区工作人员手把手教,今后材料配送和成品回收也由专人上门。
6月11日,记者(jìzhě)再次来到余家。
这一次,大叔脸上有(yǒu)了笑容。
“一个半小时也不(bù)觉得久了”
中午12点,余家的门(mén)开着,房间里传来轻快的音乐。
此刻,余大叔在妻子(qīzǐ)床边(chuángbiān)认真地处理着手上的编织条,一个包的底座已初具雏形。
“社区的人(rén)刚走,教了(le)我一上午,最基础的底座编法已经掌握,我自己再琢磨琢磨,下午他们还要再来教接下去的部分怎么编。”余大叔笑(xiào)着说,这是第一次尝试手工(shǒugōng)活,“挺新奇,不过也要耐心花点工夫。”
谈话间,大叔把一口拌好菜的米饭用勺子轻轻喂到妻子嘴里(zuǐlǐ)。
余大叔喂饭(wèifàn)编包两不误。记者 俞刘东 摄
“中午给她(tā)做(zuò)了四季豆和牛肉,她的身体需要高蛋白营养,我特意加了蚕蛹,全部炖过的,这样入口软,方便她吞咽。”
因为妻子进食困难,每口饭都要(yào)嚼很久,一顿饭往往要吃一个半小时。“冬天的话我会加个热菜板,避免冷掉(lěngdiào)。”
“趁她吞咽的时间,我又(yòu)可以多编几股绳,时间搭配得刚刚好,喂饭也不觉得久了。”边喂饭,边织包,大叔还跟着音乐轻轻哼了两句。“心情比先前要(yào)松快了,心里(xīnlǐ)也踏实多了,人有事情做,不至于想东想西(dōngxiǎngxī)。”
“今后(jīnhòu)有的忙了,我会认真把事做好,不辜负大家对(duì)我的照拂。”按照大叔每天5点半起床,晚上10点半休息的作息,能编织(biānzhī)的时间不短。
“天气好的时候,我(wǒ)就用轮椅推着老婆到小区楼下透透气,她(tā)看看风景,我手上也不闲着,可以继续编。”
一周可多两三百元收入(shōurù)
老师其实是富阳(fùyáng)银湖街道云水社区的书记陶晓华。
云水社区和余家所在的向阳社区同属富阳(fùyáng)银湖街道。
下午两点多,她再次登门(dēngmén),开始了新一轮教学。
“如果记不住,就慢慢多来几次,没关系的。等到你熟练了,还可以编织更复杂的款(kuǎn)式,出售(chūshòu)价格也会更高。”陶晓华说,目前所有的编织包由社区负责销售渠道(qúdào),像基础款的包包每个手工费15到25元。等到大叔(dàshū)熟练以后,算下来,一周能有个两三百元的收入。
陶晓华拎(līn)起她背来的包展示。
“这个(zhègè)也是我带的学员编的,算是‘次品’,所以就自留(zìliú)了。余大叔编得很不错,是我学生里学得算快的,第一个包已经有模有样了。”
编织包样式。记者(jìzhě) 俞刘东 摄
陶晓华表示,今后会尽可能给予余大叔更多(duō)的便利和支持。
“我们社工(shègōng)小章就住余家附近,今后就由他上门送编织(biānzhī)材料,回收做好的成品包包(bāobāo)。”实际上,手工编织包也是云水社区打造的幸福安家工作坊的项目(xiàngmù)之一。“初衷就是希望给一些在家老人创收,让大家通过一起编织劳动快速拉近彼此距离。”
社区以及街道残联(cánlián)妇联工作人员上门。
向阳社区书记叶辉说,目前(mùqián)社区还为大叔对接了好几个项目。“除了手工编织包,还有(háiyǒu)羽毛球拍穿线,100副是35元,圆珠笔组装,2分钱(fēnqián)一支。”
更暖心的是,在社区协调下(xià),目前小区物业也在为余大叔申请爱心(àixīn)帮扶。下午,小区党支部还发起爱心捐款(juānkuǎn),将2000元善款送到了余大叔手里。
叶辉表示,银湖街道妇联、残联的工作人员都已上门了解情况(qíngkuàng),后续计划提供护理技能培训和(hé)辅具适配服务。
“照顾渐冻症病人是持久战,我们会一直做大叔(dàshū)的后援团。”叶辉说(shuō)。
潮新闻记者(xīnwénjìzhě) 滕一韬 俞刘东

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